原标题:小小试验站 种草播新绿
近日,走进兰州大洼山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基地,技术人员刘雯雯和同事们正在给试验地浇水。她介绍说,大洼山试验站承担了紫花苜蓿、红豆草等17个试验组50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任务。
小区划分、划线开沟、播撒种子……全省各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抢抓晴好天气与土壤墒情的“黄金窗口期”,科学规划布局,有条不紊地开展区域试验春播工作,一幅充满希望的草种试验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堪称新品种审定推广的“检验车间”。“技术人员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观测,对每一个新品种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耐寒耐旱等突出特性到区域适应性,从生长周期到生态及饲用价值,无一遗漏。就是要确保每一个推向市场的草品种都能在适宜区域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兴明介绍,目前,甘肃省已挂牌成立15个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覆盖不同生态区域。
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管理办法》,组建了一支由省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为智库支撑、省市县林草技术推广部门为技术骨干的专业技术团队,研发出草品种区域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这些成果,已有33个乡土草品种通过审定,将在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乡土草种在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中的不断使用,大量乡土生态草和观赏草品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5年,全省草品种试验站共承担百脉根、沙打旺等93个试验组254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任务,其中新增了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鹅观草等45个试验组105个品种的区域试验,首次开展生态草和观赏草品种田间测试,此举将探索观赏草和生态草田间测试方法路径。
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聚焦草品种评价机制优化与多用途技术融合应用,联合省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及各试验站,共同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草与观赏草测试标准及评价体系,推动草品种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让陇原大地绿意更浓、生态更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